小水井村的超級土房

小水井村的超級土房

本土共創/ ABCD Collaborative 成立緣起


首先介紹我們成立本土共創/ ABCD Collaborative的想法。通過參與天鄰基金會(HIS Foundation)發起的小水井村超級土房建造計畫。我們從中第一次認識到ABCD(Asset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資產為本社區發展)的理念與方法:


背景介紹


小水井村是位於中國雲南的麻風康復村之一,透過提供服務的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雲南中心轉介,天鄰基金會了解到這個小村子的狀況與需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全面推行聯合化治療方案,使患者得到徹底醫治,也不再執行隔離政策,但人們對麻風病的歧視卻很難消除。麻風病患留在當年被隔離的地方,形成了如今的麻風康復村,很多都在偏遠山區,小水井村也不例外,沒有可供車輛行駛的道路進村,需要步行一個小時才能到達。此外,村子內生活環境條件很差,居住房子的結構也不穩定。


 

小水井村房屋及居住環境

超级土房 (Superadobe) 建造系统


小水井村建造計畫是由天鄰基金會 (HIS Foundation)發起,過程以ABCD理念為主軸,運用當地材料和人們自己的能力建造房屋。基金會學習到由伊朗建築師 Nader Khalili 創建的超级土房 (Superadobe) 建築方法。它是一種經濟、省時、節能和環保的系統,方便災區和低收入地區使用。超级土房 (Superadobe) 建築方法的主要材料是未裁切的長條編織袋 (飼料袋/客土袋)、帶刺鐵絲、現場的泥土和一些簡單工具。施工的方法簡單、易懂且靈活,每個人都有能力參與建造。


超级土房Superadobe 建造過程(資料來源:www.calearth.org)

社區資產及需求調查


在漢達協會幫助下,村民們同意撥出一片空地來興建超級土房。之後天鄰基金會團隊在美國加州Cal-Earth中心學習了建造超級土房的相關知識與技術。然後團隊再次回到小水井村,確認土質是否合適、訪查當地商家販賣的工具種類等,並進行初步的現場測量。此外,建造負責人也在村里舉辦了說明會,向村民們解釋施工過程的相關細節。


建造這座超級土房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村子危房問題,還期待賦予弱勢群體更多權力,讓他們了解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憑藉自身力量和社區內的現有資產來改變生活現狀。


設計方案說明會及社區資產調查

參與式建造的過程


在ABCD的理念與方法中,重視村民們從設計階段就參與進來,並在建造過程中持續投入。我們發現邀請村民一起參與設計與施工,是需要時間循序漸進的建立關係。起初,很少有村民參與,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村民開始參與建設。在此過程中,村民們看著自己辛勞付出的成果,逐漸提升自信,村子中鄰里的關係也有所改善。受到惡劣天候影響,施工遇到雨季及雪季時只能多次暫停,導致外來的團隊成員要多次往返,也輪換了不同義工和專業人士加入。小水井村超級土房項目雖然是一座很小的建築,外觀也不吸引人,但在參與的過程中,弱勢群體感受到被重視、被關心、被愛護。經過一年的參與過程,村民的關係和態度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村民參與超級土房的建造過程

小水井村超級土房的建造成員

結論


小水井村超級土房是一個位於偏遠山區與世隔絕的麻風康復村中不起眼的小建築,經歷漫長的溝通協調和建造過程才完成。然而,通過建房這件事激發了村子發生正向變化,讓處於弱勢和不平等地位的村民們感到自己被理解、尊重和愛護。德蕾莎修女說:「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愛做很多小事」。在獲得赐此寶貴經驗後,我們覺得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 ABCD理念和方法,以及其潛在的社會價值。


項目工期:

2015 年 6 月 - 2016 年 5 月

使用的當地材料:

泥土、編織袋/飼料袋/客土袋、帶刺鐵絲、PVC管

使用的村民能力:

夯土、搬運、抹灰、唱歌、烹飪

有形價值:

建築創新、造價低、環保

無形價值:

社會凝聚力,能力建設

項目參與者


項目設計與管理:

Andrew Ming-Yuen Kwong


項目資金:

天鄰基金會 HIS Foundation

https://www.his-foundation.org/


協力組織: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http://www.handa-idea.org.cn/


延伸閱讀: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5845240_Interdisciplinary_asset-based_participatory_development_approach_confronting_with_vulnerabilities_and_inequalities-_Superadobe_house_architectural_intervention_in_XiaoShuiJing_leprosy_rehabilitation_v


Share by: